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話:
“人在低谷時,千萬不要去赴別人的宴。因為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,而是你能幫到多少人?!?/p>
當一個人風光的時候,身邊必定簇擁無數,宴會就是他的主場。
可當一個人身陷低谷,即便在宴會上百般討好,終將無人問津。
莫言說過,人性“慕強”,當你處于底層,在別人眼里,可能一無是處。
這個世界,沒有無緣無故的雪中送炭。
唯有自己的實力,才是最大的底牌。
人在低谷,與其奔走于別人的主場,不如默默積蓄力量。
在孤獨的修行中,讓自己成長;在成長的歷練中,使自己強大。
人在低谷,指望別人是一種苦行
有一位朋友,曾經是一本時尚雜志的主編。
10多年前,他憑借光鮮靚麗的主編名片,成為當地時尚宴會的???。
他的辦公桌上,總是放著一堆請帖。
在不斷赴宴中,他積累了非常多的人脈。
然而,隨著新媒體的崛起,傳統紙媒的影響力一天不如一天。
一年前,雜志???,他因此失業。
但此時的他,沒有去研究如何轉型,而是依舊不斷混圈子、混飯局。
他以為靠過去的人脈,就能拿到高薪職位,實現完美再就業。
但萬萬沒想到的是,他開始接連碰壁。
陷入人生低谷的他,這才意識到,過去所謂的人脈,都是工作平臺給予的。
如今平臺倒了,自己也變成無用之人。
混任何圈子、求任何人都是自討苦吃。
蒲松齡說過:“宴笑友朋多,患難知交寡?!?/p>
生活的壓力,工作的不順,中年的危機,都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黑暗中,暗淡無助。
然而越是這個時候,那些看似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的人脈,則可能離我們更加遙遠。
因為,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。
身處逆境,沉淀自己是一種修行
作家馬丁說過,每一個強大的人,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,沒人支持,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。
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,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態。
身處逆境,沉淀自己就是一種修行。
不再奔赴浮華喧囂的宴會,不再祈求從天而降的貴人,而是將自己調成靜音模式,默默蟄伏,靜靜修煉。
不動聲色地做自己的擺渡人,全力以赴地扛過人生的低谷期。
人生熬過的苦,都是奔赴盛宴的路
奧地利作家里爾克曾說過,哪有什么勝利可言,挺住就意味著一切。
這個世界,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,更沒有輕易的功成名就。
所有的成長背后,都留下了不為人知的傷口。
唯有忍住傷痛繼續奔跑,才可能迎來美好終點的曙光。
泰戈爾說:你今天受的苦,吃的虧,擔的責,扛的罪,忍的痛,到最后都會變成光,照亮你的路。
那些遭受的苦難,就是對我們的歷練。
我們唯有熬過那層層的苦,趟過那重重的難,才可能在時間的河床上,凝聚起閃光的力量,最終鑲嵌成屬于自己的星光大道。
暢銷書《人生由我》作者梅耶·馬斯克說過:
“無論一切看起來多么暗淡,前方總有光明。如果實在太黑了,那就讓自己變成一盞燈吧?!?/p>
人間的旅途,世事難料。我們注定會不定期走進漆黑的人生隧道。
但只有經歷黑暗的淬煉,方才能綻放更美的光芒。
當我們遭遇人生低谷,不用急著去沾別人的光。
擺脫對他人的依賴,沉下心去修煉自己,相信我們也能成長為自己期待的模樣。